锲而不舍志高远,百尺竿头勇前进
——2020学年青溪中学教育集团暑期培训(二)
(青溪中学通讯员 沈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8月22日上午青溪中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博士的专题讲座《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下午各学科教研组就王月芬博士上午的讲座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并进行交流分享。语文组
“新”“心”相印,让作业变得“语”众不同
语文组对王月芬博士的讲座经过思考、内化后,提出教师应该做到三“新”即对作业有“新”观念、有“新”内涵的理解、有“新”设计,并以单元作业设计作为教研组落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基本策略,秉承三“心”即作业精心设计、知心实施、用心批改,践行四“有”即作业设计有想法、作业要求有深度、作业实施有坡度、作业批改有温度,让语文成为每位孩子青春时期难忘的一抹色彩,让美好的初中生活成为他们铭记于心的珍贵记忆。
数学组
多彩作业走进数学殿堂
数学组从作业类型入手,将作业细分为常规类作业、社会调查类作业、操作实践类作业、整理记录类作业和综合运用类作业,详细介绍了组内开设的特色作业,并提到应关注、重视作业的批改,从“批”、“改”、“评”三方面进行作业批改区分,也对组内形式各异的批改方法和讲评方式进行了展示,让学生能在数学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英语组巧用资源“玩”转英语
英语组巧设自主型作业,让学生在基础作业和口语作业中进行选择,在选择中体验乐趣;巧设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调查类作业、合作类作业、手工类作业、录制类作业、收集类作业和绘画类作业的体验中发挥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作业的分层,设计层次分明的作业;关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教师批改、学生自批、同伴互批和平台展示为学生的学习做出过程性、动态性的准确评价,让学生能“玩”转英语。
体育组
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作业
体育组明确作业要求,设置丰富可选的项目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业,将作业的难度分等分级并因地制宜布置作业,也提出要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多元评价。在线上教学期间体育组的“私教式”体育作业让我们眼前一亮,也在学生中广受好评。
综合一组
让学习的成就感助力学生成长
综合一组立足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辅导,细致探讨了作业的巩固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培养和兴趣培养功能,并分享了在作业方面的“新”设计,除了常规的书面作业、整理类作业、预习类作业外,长周期项目类作业如物理小制作、科技类小课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并最后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提出了几点注意点,其中着重强调要让学生不断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综合二组
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综合二组将作业定位为帮助学生在变化的世界中塑造未来,围绕图像识别、艺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让学生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行动与预测,学会了解社会创造艺术作品,调和自身优势,调节情绪情感,感受到艺术其实来源于生活,并将服务于生活。
综合三组
课已终 情未了
综合三组认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因此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层,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中奋发学习,树立信心。同时,让作业设计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用不同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再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作业设计成为一门艺术和一种创新。
在各教研组发言结束后,评委教师逐一点评,报告厅里萦绕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尽“作业设计”之精微,致“育人品质”之广大。抬头有清晰的方向,低头有坚定的步伐,青溪教育集团将用精心设计的作业,呈现南上海品质区的“自然、活力、和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8月24日上午青溪中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再次如约前来共赴这场学习之旅,在上午聆听完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刘中正老师关于《上海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专家讲座后,下午各学科教研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了交流分享。
语文组
语文组立足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项目化学习带动跨学科课程建设,从语文课本身具有融合性入手,将唐诗宋词与历史紧密联系,同时关注阅读教学与数学、地理、科学、劳技的联系,对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思考,提出将文言、文字教学与美术相结合。又基于“大语文观”引出语文项目化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
数学组
数学组关注发展趋势、重要工具和中考热点, 提出数学学习不应以完成题目的正确率为唯一评判标准,而应是学生汲取知识,习得技能;享受过程,掌握方法;探究思考,情感体验的过程性、享受性、自主性的学习。同时,他们认为课后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保证自主学习;拓展活动既要面向部分,也要有针对性指导,数学组用切实的行动一步步打造着他们的特色。
英语组
英语组聚焦新中考背景下英语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提出“English + X”,将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从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入手,细致分析了原因,并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English + Geography”、“English + Arts and crafts”和“English + Art”的融合。
体育组
体育组聚焦学校体育双语教学背景与现状,探索中学体育课堂跨学科融合实践的意义,比较传统体育课和体育课创新模式,将对体育双语教学展开了初探,认为学校体育双语教学能让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课堂教学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巩固学生体育专业术语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并提出多项理想思考,为日后体育融合性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综合一组
综合一组从“什么是学科融合?”“为什么要进行学科融合?”聚焦到“物理课堂中如何进行学科融合?”提出物理课堂可与语文进行联动,将语文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用物理眼光解释,并引领学生用物理看成语。同时指出数学是物理的语言,结合数学概念、图形辅助可服务于物理教学,而英语也可辅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综合一组还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帮助学生更好开展自主的学习,相信集多门学科之精华,必将让学生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综合二组
综合二组关于学生“美育”的培育,提出“音乐+”的想法,一是“音乐+音乐课外拓展课程”;二是“音乐+拓展类课程”,并强调课程选择要有标准,从校情出发“音乐+语文/英语”可以打造特色表演类拓展课;从学情入手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分层,可以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天地,同时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和教授学生运用“音乐+计算机”进行电子音乐制作,在此基础上,对师资、学生和评价方面也进了深入的思考。
综合三组
综合三组从学校课堂方案入手,认为学校所教授的各类知识已形成了一个知识闭环,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成长主助力,通过精彩的跨学科案例分享,让我们明白跨学科不是两门或多门学科的所有知识简单结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专业性和独一性,要找到他们的交集,并将这些交集中知识以不同学科角度进行梳理整合之后,以一个全新的融合姿态展现在学生眼前全新的教学方式。
新中考已经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考试,聚焦跨学科融合,围绕课程框架中的五大课程群建设,即养德课程群、启智课程群、健体课程群、尚美课程群和崇劳课程群,各学科教学组都在探索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