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团劳动教育优势,寻课程群建设新生长点
——青溪教育集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项目研讨会议
(青溪中学通讯员 沈林)为推进我区科研、德研与教研“三研”融合协同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更好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5月28日下午,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引妹等一行来到青溪中学调研“三研”协同创新工作室与“青溪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集团理事长薛晨红、塘外中学校长樊胜军及部分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会议伊始,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就《奉贤区“科研、德研、教研”协同创新工作室方案》进行深度解读,明确“三研”协同创新工作的目标,对本轮“三研”协同创新工作重点内容中的新时代劳动教育项目作了重点解读。
接着,青溪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薛晨红对青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方案作了整体介绍,从“三研”格局层面,精准定位初中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即“注重劳动技能培养,聚焦劳动习惯养成”,并结合新中考改革中对综合素质测评中劳动实践的新要求,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价值体系,紧紧围绕各校特色,发挥各校优势,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种子”课程,共享成熟课程,并进行区域推广。青溪中学副校长、德育主任包蓓姹作了补充说明。
塘外中学校长樊胜军以“科研、德研、教研”为落脚点,聚焦教师理念转变,以学生培育紫藤花劳动教育课程案例出发,关注校内教师将“三研”化作教师教学日常的行为,分享了教师理念转变,融劳动教育于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青村中学副书记、德育主任吴伟把劳动教育细化为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享受四大板块,以学生垃圾分类为例,详细介绍学生通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并将资金用于学生自主学校管理,激发学生主人翁精神。
四团中学教科研主任陆灵继充分考虑学生爱家乡、爱校的心灵情感寄托,利用校内有限场地设立小酒窖,并关注学生当下与未来,大胆设想20年后校友会举办开坛仪式,让学校文化紧伴学生成长。
尚同中学科研室主任顾佳琦将劳动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融合,立足培养教师宽广眼界,以师德、师风、师才感染学生,并分享了校内教师取得的劳动教育课程成果。
教育学院与会专家在仔细聆听了青溪教育集团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后,针对集团各校的实际进行点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劳动教育“种子”课程需进行资源整合,呈现本土文化,体现校本特色;二是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需实现学校规范化、家庭日常化;三是劳动教育需关注学生需求,内化外显有效性,让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入手;四是劳动教育需凸显学科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作用,让每位学生获得自信、取得成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青溪教育集团将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深入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融合各校特色,发挥各校优势,以理念行走、课程行走、教师行走、学生行走的共享路径,关注集团劳动教育“种子”课程的新生长点,让“种子”在集团肥沃的土壤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