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家里住着勤劳憨厚的外公,慈祥温柔的外婆,还有最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家虽然很普通,但是悄悄的告诉你们,我们家可是有许多“宝贝”呢,你想知道都有些什么吗?那就听我讲几个小故事吧。
“一个牛皮纸信封”
1955年的秋天,我的外公出生了。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几年,但是全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了,七岁那年那时,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背着军绿色的斜跨书包,快乐的跨进了小学的教室,外公记忆中的校园是那么破旧,教室里的课桌椅高低不平,窗外的操场上还全是沙土,同学们还有许多连鞋都没有,光着脚就来上学了,但是,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他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很快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字。看,教室里那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就是他。快看,他正在考数学,考场上,只有铅笔的“沙沙”声。“啊,写完了!”随着一个人的叫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交卷了。只见他一点也不着急,一直认真检查到了最后两分钟,才满意的交了考卷。只见老师拿起他的考卷认真批了起来,没过多久,就看到老师微笑的对他说:“小周同学,真棒啊,又是100分!”就这样,品学兼优的外公顺利读完了初中,
时间转换,相应国家号召,高中还未毕业的外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在偏远的农村,瘦小的外公努力参加各种农业劳动,原以为人生就这样一辈子不能回到他热爱的学校,只能与插秧种田为伍的外公却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了,外公努力复习,认真备考,终于在那年秋天,他收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的右下角用鲜红的颜色印上了学校的名字,就这样,外公从农村回到了城市,进到了他梦想中的学校,而这个改变他命运的牛皮纸信封,也被他珍藏了起来,成为他最喜爱的“宝贝”。
“一本教师资格证”
1982年,妈妈出生了。这时的中国,已经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据说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不错啦,外公外婆都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三口住着新装修好的50平方的商品房,伴随着新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高中学校的教室我的妈妈穿着崭新的运动校服,踩着当时最时髦的回力小白鞋,坐在教室里。看,第一排那个胖乎乎的抓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就是她,不一会,下课铃响了,同桌碰了碰她的手,悄悄的转过头来问她:“高考志愿书你填好了吗?你想去哪?”妈妈瞪着眼睛说到:“去哪,当然是想考厦门大学啦”同桌笑了笑说:“也是,你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都通过了,可是听说她们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师范专业,一个是非师范专业,你到底选哪个呀?”妈妈眨了眨眼睛说:“嗯,我还是想选师范专业”同桌惊讶的看着她:“天哪,你疯了吗?你专业都通过了,接下来就要看高考文化分了,不是说师范专业分数线要比非师范的高100多分吗?”妈妈捏了捏同桌的脸,笑着说:“我当然知道,可是,当老师可是我从小的梦想呀,我当然要为梦想努力拼搏一下啦!”就这样,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中,高考前三个月,妈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冲刺,终于在2000年的那个夏天,收到了厦门大学音乐系音乐教育学的录取通知书,四年后,她在大学毕业时拿到了她梦梦以求的教师资格证。现在,这本深棕色的小本子就方在房间的书桌抽屉里,而我的妈妈,也如愿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张获奖证书”
2008年,可爱的我出生了,这时的中国已经大踏步的走进了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外公总是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你们这些00后呀,真是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别看我们衣食无忧,条件都不错,可是我从小可是有一个大烦恼的,那就是:练钢琴!从四岁开始,我在身为音乐老师的妈妈的引导下,走上了琴童的道路,刚开始还挺有趣的,慢慢的我就不愿意练琴了,还在读幼儿园的我总是费劲一切心机逃避练琴,小屁股坐在琴椅上总是扭来扭去,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这时外婆就会对我说:“现在你们这些孩子遇到了好时光呀,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音乐,可是家里条件差呀,小孩子能去学校上学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哪像你们,除了能在学校里学习,还能在兴趣班里学那么本领,个个都多才多艺,外婆可羡慕你们了,特别是我们浩宇宝贝弹出来的曲子太好听了,再给外婆弹一曲吧。”就这样,在钢琴老师的细心教授下,在妈妈的耐心陪伴下,在外婆的真心鼓励中,学琴两年的我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张钢琴比赛奖状。当我拿着奖状拍照留念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钢琴,争取弹出更好听的音乐。这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幸福呀。
我们家的这些“宝贝”虽然普通,但是又不普通,如同这一个个小故事一样,点滴中串起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变迁, 记录的是一个小小家庭的幸福变化,更是展示出了伟大中国梦的前进步伐,我爱你,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