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青溪中学2022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日期:2022-09-19 15:18:03 作者:青溪中学

奉贤区青溪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创办于20139月。学校现有24个班级,938名学生,88名教职工。现为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上海市第一轮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实验校、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上海市健康教育促进校、上海市双前沿课程初中种子课程试点学校。连续七年中考成绩优异,在2015年、2018年的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中呈现出高位发展态势,2022年度获奉贤区教育年度创新奖,是区内一所百姓认可、家长放心的家门口优质学校。

一、课程背景分析

(一)课程政策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今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各级教育政策文件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融合”;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课程发展背景SWOT分析

1.优势分析。在学校三年规划的引领下,我们坚持“回归本原、促进公平、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的办学品格,已经形成了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品质,为学校从规范跨越特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办学体系,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健康有序,学生、教师融合发展,为探索更智慧,更温暖,更绿色,更公平的优质教育铺就了底色;拥有了一支专业素养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目前有上海市特级校长、优秀校长1名,区名教师2名、区骨干教师3名、区优秀青年教师5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5人;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上海市教育楷模称号、1人获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10人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二等奖、9节课获教育部和上海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课例奖。

2.存在问题。(1)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中考改革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必备品格的形成,关注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由于相关师资配备还不够成熟,只开展了个别种子项目和常规综合实践活动,与培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2)随着学校周边居民区建设,生源增多,构成日趋复杂,教师如何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研究学生不同学情,尊重学生差异性,有效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还刚刚起步,需要寻找有效抓手和教研模式持续推进。

3.面临挑战。(1)新中考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的核心部分,为了让青溪的每个学生获得更好发展,我们必须要依靠科学、依靠教师、依靠创新,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尽快对接中考新要求。(2)随着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创新,我们要协同青村中学进行联合办学,作为联合办学的试点学校更要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3)我们对口的生源主要来自动拆迁户、随迁子女、经济适用房,家长文化层次较低,近50%的本地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并跟随着祖辈生活,或家长经常处于加班状态,较高比例的家庭教育管理处于失管状态,因此,我们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夯实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三)上学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分析

1.在区域特色品牌引领下,已初步完成了课程的融合体系构建,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体现了“五育并举”。三类课程实施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措施严格,评价标准落实。关注国家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尤其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拓展、探究型课程,把奉贤文化特色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以“寻根、放眼”为抓手,凸显了校本课程特色。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优化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检查考核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聘请市、区专家定期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良好的学风,为实现减负增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3.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青溪教育集团已成为区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集团在区三研协同创新工作室指导下,已经完成了《奉贤区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初中版》低年级版和高年级版的初稿。

(四)本学年学校课程发展重点

1.在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引领下,夯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融合实施,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做好“五大课程群”的融合推进。

2.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评的高质量和一致性,推进基础型课程学科内的纵向融合;以项目化学习为着力点,以《上海之鱼探查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其他课程群的种子课程建设与实施,探索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形成更多典型经验与案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结合课后服务拓展延长课程时间,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个性绽放兴趣拓展课程品质,加强常规活动的主题化统整及特色活动的项目化构建;以学生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探究型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学生探究型学习报告撰写。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有”少年。

3.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深入研究中考新政,紧紧抓住中考改革契机,以课题研究、项目推进为抓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跨学科统整、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项目化学习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实践研究。

4.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试点推广“三段式”新成长课堂研究,试点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大概念教学,优化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积极开展高阶学习探索。

5.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完善、过程管理,以大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等为抓手,提升联合办学效能;继续依托“青溪源教师工作室”,结合区卓越工程培养工程,加强对特色型教师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一)办学理念

“为学生点燃理想明灯”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旨在通过学校文化引领、课程校本化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点燃每位学生,让他们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信心满满地离开初中。

秉承“青出于蓝,溪汇成海”的校训,在追求自身进取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放飞理想、解放灵魂、开掘智慧,鼓励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同时,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我们力求发挥本土优势,在厚重的“贤文化”积淀下,借助国学经典和现代文化的熏陶,致力打造独特的魅力校园、奠基学生的美好未来,追求足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二)课程总目标

1.学校课程目前育人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定位和时代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把培育青溪“五有”学子确立为育人目标。

通过前几年的课程建设,学校基本形成了聚焦育人目标的课程结构,改进了过去各种课程门类叠加、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课程合力的问题。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国家课程得到有效实施,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目标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通过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的对标发现,学校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还有不匹配的地方,如有些目标缺乏课程的有力支持,另一些目标的课程支持过多,同时,由于“融合课程”尚未完善,““五有””育人目标中五个“有”的发展也不够平衡,对于五个“有”的课程目标思考还不够细致。

2.本学年课程目标体系

总目标

分目标

目标内涵

培育“五有”学子

知书达礼有修养

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有得体的礼仪素养,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见多识广有智慧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思辨的探究精神

有创意表达的实践能力,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开阔的视野

身心强健有活力

有一定的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有强健的体魄

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健全的人格

一专多能有特长

有一项擅长的艺术特长,有感悟艺术人文的审美情趣

有美学表达的意愿,有捕捉、判断、接受和创造美的能力

躬耕实践有力量

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有正确的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体系架构

依据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学习内容,我们将学校的三类课程分为分别对应五个分目标的五大学习领域,即“养德课程群”“启智课程群”“健体课程群”“尚美课程群”“崇劳课程群”五大课程群,以及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素养融合课程”“个性绽放融合课程”两大融合性校本课程系列。见下表: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

基本素养融合课程(必修)

个性绽放融合课程(选修)

养德

课程群

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

“五有”学子养成课程

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  学生品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

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项目

备注:

班会、队会、主题教育课、体验活动课等课程实施形式都应根据需要选择运用。

(安排详见附件1

启智

课程群

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等

上海之鱼

探查课程

   

   

健体

课程群

体育、体育活动、生命科学等

身心强健

毅力课程

篮球  足球  网球

游泳  体操  田径

尚美

课程群

语文、英语、音乐、美术、艺术、地理等

一专多能

出彩课程

   

   

崇劳

课程群

劳技、科学、物理、化学等

知行合一

劳动课程

小种植  小编织  小发明

小实验  小制作  小饲养


【课程要求】

1.“基本素养融合课程”含国家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的“种子课程”,为必修:

基础型课程,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注重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掌握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中的“种子课程”分为五类,作为市“双新课程平台”种子学校和市第一批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化学习实验校,要继续推进五大融合课程群的建设。

2.“个性绽放融合课程”含拓展型课程中除“种子课程”以外的其他自主课程,分为五类,以及探究型课程,为选修:

拓展型课程的选修内容立足普及、广泛,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程学习的机会,并能在课程学习中体现自我,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探究型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探究与实践能力,强化发展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具有不断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与不断进取的品质,梳理汇总探究过程的功底,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课程/科目/年级/周课时

说明

语文

5

5

5

5

1.  生命科学总课时为102课时,八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九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安排1课时。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由道德与法治、班主任分别于道德与法治、班团队课上实施。

3.社会课时两节,一节由道德与法治老师承担,一节为语文学科拓展课。

数学

4

4

4

5

外语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科学

2

3

物理

2

2

化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理

2

2

历史

3

3

社会

2

音乐

1

1

美术

1

1

艺术

2

2

体育与健康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8

29

28

学科类、活动类(可包括体育活动)

4

3

2

3

1.  学科类、活动类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2.  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专题教育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

分散安排。结合学校“寻根放眼”活动于日常、周末、寒暑假等开展。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广播操2次,眼保健操2次,每天约40分钟,另安排大课间活动1次,时间为30分钟。

周课时数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课时安排说明】

1.学校根据课程目标,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年学校课程计划,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初中课程计划。

2.初中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六至八年级授课时间按34 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九年级授课时间为30周,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4月底。

3.初中各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40分钟计。

4.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1520分钟的晨会或午会, 每周在晨会或午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教育;每月在道德与法治课内安排1节课,进行重大时事宣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形势报告会。

5.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时间约为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每周安排两次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活动,活动形式由体育组统一安排。

6.初中各年级的探究型课程、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为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相结合。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少年军校等开展活动。

7.拓展型课程中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为自主拓展,科目的开设根据各年级的实际需求安排,六至八年级在学科类自主拓展科目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写字课。

8.午会课(每天中午12:35-12:50)专题教育安排,见下表:

单周: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内容

行规教育(文明礼仪)

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网络安全)

时事政治

青春期/心理健康

红领巾

广播

双周: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内容

行规教育(诚信教育)

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反邪教)

贤文化

保护环境/健康教育(合理膳食、防艾滋)

红领巾

广播

9.班会课专题教育安排,见下表:

第一学期

主题

第二学期

主题

1

行规教育

2

“学雷锋”宣传教育

3

“文明城区”创建宣传教育

4

“新冠”防疫安全教育

5

“喜迎二十大 奋进向未来”

6

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

7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

8

青春期防性侵主题教育

9

禁毒主题班会

10

预防近视主题班会

11

“未思”宣传教育

12

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13

法治主题教育

14

法治主题教育

15

生命健康教育

16

生命健康教育

17

家长讲师团进班活动

18

期末动员与心理健康教育

19

期末动员与心理健康教育

10.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心理健康老师执教,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有一节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

11.课后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545--1745(寒暑假、节假日除外),具体见下表:

时段

时间

形式

负责人员

第一时段

15:45—16:45

自主学习+兴趣拓展

看护教师+拓展课程教师

第二时段

16:45—17:45

作业看护+社团活动

看护教师+社团指导教师

四、课程实施

(一)基本素养融合课程

1.基础型课程

1)做好学科内的纵向融合。在本学科内,通过调整学习内容与教学的重点和进度来实现融合。各学科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研发学科目标体系,梳理每个年级学生应当达成的学习水平及教师的实施策略,搭建课程标准与学科教材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明确每个学年本学科知识、能力的经纬线,以此为依据,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2)做好学科间的破壁融合。以种子课程涉及的学科为试点,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为前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连接不同学科,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学习领导力的提升。

3)聚焦“因材施教”,优化教学五环节。


2.五大种子课程

1)“养德课程群”的种子课程为《“五有”学子养成课程》,将日常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统整为学校“每月一节”活动,充分与各种教育契机整合,实现活动主题、序列化;以“寻根·放眼”体验活动课程为统领,通过项目化的融合构建,对各种零散的活动进行梳理,逐渐完善课程体系。

2)“启智课程群”的种子课程为《上海之鱼探查课程》,是生命科学与地理信息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性尝试,从跨知识、跨方法到跨观念,从一个环节、一个活动到一个单元、一个课程,以种子融合课程的建设,来带动整个课程群、项目群的深度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深度提升。按照“试点——研讨——提炼——推广”的研究路径,以六七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试点班级先行。

3)“健体课程群”的种子课程为《身心强健毅力课程》,以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为主要阵地,开展全员必修的篮球、武术操、排球三类课程,根据学段学生特点,进一步细化各学段课程目标,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社团锻炼时间,加强锻炼,提升体能。

4)“尚美课程群”的种子课程为《一专多能出彩课程——地域特色下的初中纸艺融合课程》,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升艺术修养,增强审美情趣为主要目标,在“艺术、音乐、美术”三门基础学科之上,开发了尚美课程群。围绕区级重点课题《地域特色下初中纸艺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展课程实施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提高艺术修养,为学校艺术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从本学年开始在起始年级六年级开始普及口琴,由音乐教师进行统一教授,旨在通过口琴技能的培养、乐理知识的教授,对青溪学子实施校本化音乐启蒙教育,循序渐进,逐年深化,通过四年的学习让口琴成为每个青溪学子的专项技能。

5)“崇劳课程群”的种子课程为《知行合一劳动课程》,作为奉贤区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中唯一一家教育集团,旨在把《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做实、做新、做好,打造集团劳动教育品牌。我们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共享路径和评价机制,以集团之力带动兄弟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我们通过各类实践与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将知与行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劳动意识及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二)个性绽放融合课程

1.拓展型课程

通过聘请专家、与专业机构合作,教师自主开发课程等形式,精心设置课程内容,以学生走班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从众多课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选择。

1)完善实施流程。教师申报——教学部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学部编班调整——课程开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开学初教师申报、教学部审核,开出各年级拓展课程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2)规范实施过程。要求所有指导教师有“教案——讲义——学材”的拓展型课程学材开发过程。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须写出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应对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有一个整体规划,在学期结束时应有总结。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每次活动前都必须点名并作记录。平时过程评价与期末考查相结合,应有学生成绩记录或作品成果情况记录,并在期末上报年级组长及教学部。

3)加强成果展示。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工作由教学部统一负责并具体实施。教学部每学期抽查和定期检查教师拓展型课程的教案,平时加强巡视和组织听课评课。学校每学期组织拓展型课程成果展示交流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2.探究型课程

探究项目由学生根据个性特长进行自主选择、团队合作,依托信息平台,以“开题——制定评价标准——设计实施方案——执行方案——评价——方案改进——执行方案——项目总结”为研究路径,最终生成探究学习报告。指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

1)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市教委统一提供的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学校与外聘教师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等。

2)确保课程实施。按照预先设计的课程实施方案等组织课程实施,并随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每一阶段试验结束,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并根据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修改原有的方案。

3)做好课程评价。依托融合工具(PBL架构)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时对接。

五、课程评价

(一)形成各类课程评价体系

1.基础型课程评价重效能。继续以“绿色学业评价”的实施为引领,明确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方法,依托课堂研究夯实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形成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课堂关注六个度:知识点的落实度、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施教的分层度、教学过程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有效度。力求体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三个一:至少有一个兴趣点、至少有一个互动点、至少有一个创新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多元性。

2.融合性课程评价重多元。(1)探究项目学习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融合实施。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择研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则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跟踪指导,判断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将过程性资料、阶段性成果汇总,撰写项目总结,最终形成探究性学习报告。对于报告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会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2)融合性评价模式的构建。总体按照“主题、多元、个性、预见”四大评价方式展开评价,重点发挥评价“诊断、改进、激励、预见与导向”的价值,特别是评价改进与预见价值,构建融合评价模式。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基本内容,以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检验标准。

3.拓展型课程的评价重兴趣。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过程和结果兼重的评价。两者在评价体系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四个权重相当的指标,并划分为ABC三个等次,见下表:

评价等第及赋值

评价指标及权重

A10

B8

C4

听课情况 0.25

随堂听课反映较好

随堂听课反映一般

随堂听课反映较差

学生组织情况(0.25

学生组织井井有条,课堂指导恰到好处,组织形式有个性特色。

学生组织较好,课堂指导到位。

学生组织不够好,要么散乱,要么放任自流,课堂指导不到点子上。

案例完成情况(0.25

能写出完整的案例,内容翔实。

案例较完整,有一定的内容。

不能写出完整的案例,较马虎。

学生评教情况(0.25

学生对教师各方面反映较好,90%以上同学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

学生反映一般,60%左右同学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

对该课程感兴趣同学不足50%

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将在于参与的过程,包括参与程度、所表现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评价结果将由学生自身、同学、教师及家长分别记录在“学分制”成长平台上及《学生成长记录册》上。

4.探究型课程评价重创新。

1)评价原则——以激励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多途径的间接评价等。

2)过程评价——观察与谈话。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把观察和谈话的结果记录下来,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精神、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做出相关评价。

3)结果评价——交流与答辩。在课题探究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对探究方案、探究报告、探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或答辩;成果交流采用答辩的形式,由课题组人员作为主讲人,汇报课题探究过程和结果,由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评审组提出问题。探究结果评定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将分为两点:①参与程度。有明确的探究课题、有探究的资料积累、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有坚强的探究意志。②合作精神。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热心帮助别人进行探究、能服从分工并完成任务。

(二)形成“精细管理,规范先行”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小组负责基础型课程的过程性管理、拓展型及探究型课程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对教师培训。年级组内的任课教师均为课程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班干部和课题组长也参与对课程的管理。

1.关注指导管理全覆盖,确保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精准解决。通过听课,确保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要求开学第一课,期中、期末复习期间,公开课,教学比武课等为必听课。通过课堂观察能更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常态,进而进一步了解各组室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大不同学科课型听课指导力度,确保常规管理对课堂教学的全面督查。无论是听课、备课还是巡视,都要求对不同课型进行检查,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等。不能出几道题目、夹几张练习卷、考试卷就算备课。对于不同课型的检查,另一层面也是督促教师去研究复习课和讲评课,促使其对整个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练习和试题的研究。

3.预设阶段性备课检查观测点,确保常规检查对备课力的有效度。学校检查备课遵循固定与随机相结合。每学期将安排三次固定的大检查分别是开学前,期中与期末后,而随机性的检查包括听课过程中的备课本抽查,专项督导时的备课本检查等。每一次大型检查定主题,有专项性检查点:如教学目标制定的适切性,重难点呈现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管理,教学反思的针对性等。不同课型的检查时间也是有阶段侧重性的。开学前着重开学第一课及新授课的检查,期中期末着重复习、练习课的检查。

六、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划分工作职责:校长室、教学部、德育部统筹领导课程建设工作,负责对学校课程、活动方案等进行审核,并组织各种与学校课程有关的交流、研究活动,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教学部、德育部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并对教师的课程实施状况做出评估;教学部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的常规管理与过程管理,及时记录教师上课情况,并对教师进行评价。组织学校课程研讨会,就学校课程内容调整与发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研究与评价。

(二)资源保障

1.校内资源:(1)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加强对学校内部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统筹与合理分配,提高其利用效益。(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开展基础型课程校本资源库建设,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校本作业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

2.校外资源:(1)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少年军校、图书馆、博物馆、共建单位等多方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同时,聘请校外优质师资,如少年宫特长教师、部分领域专家学者、结对高校优秀学生、学生家长等进校开展特色课程或专题讲座。(2)合理利用第三方优质专业团队助力课程建设。如跨学科案例分析资源库建设、融合课程过程信息记录平台及课程资源库、英语听说训练软件、数据分析与评析系统等,辅助教学、评价与课程建设。

(三)师资保障

1.勇于创新,不断更新研训方式。(1)借助专家引领。继续借助市新优质集群发展、市项目化实验校专家团队等多方资源,聘请各学科市、区级专家每月一次或两次深入教研组指导。每两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及每月的学科专家指导为固定的校本研训时间。(2)进行需求调查。第一阶段是每学期开学前,各教研组积极进行组内研讨,针对困惑确立本学期的校本研训主题,并进行全校范围内的交流展示。第二阶段是在每一次研训活动前,围绕主题,各备课组长调查收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上次教研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教研组长选取共性较强,切入点较小的问题作为新的研训活动的研究起点。(3)开展分工协作。各备课组轮流负责主持每次具体的教研活动。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计划的制定,发挥每位老师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前填写“研修任务单”,并在各备课组内进行预先研讨;活动开展时,由备课组长主持,每位教师承担一定工作任务;活动结束后填写“研修实录”,并由专家评价、修改,起到梳理、深化、积累和内化的作用。

2.基于主题,系列开展教研活动。(1)确定教研主题。不同学科需根据市和区教研主题、教研组特点、组内教师最大需求来制定主题。(2)有序开展活动。根据学校教研管理制度及学期初制订主题开展活动。

(四)设施保障

1.开展“智慧课堂”研究。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积极探索信息化2.0版的使用。如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网上资源共享,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理化标准实验室、语音室资源等,组织学生进行高效模拟训练;制作微课辅助或延伸教学等。在课堂教学各环节要进一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赋能。如运用希沃白板、几何画板等工具,将抽象概念更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App将变革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方式;运用Aischool等软件课前预习功能及思维导图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等。

2.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后勤保障部对课程相关的设施设备制定管理和使用制度,对特色课程的设施设备使用专人管理与使用登记制度。学校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购置与课程相匹配的设备,以助力教师的课程实施,助力学生的课程实践。

  

奉贤区青溪中学

2022年8


附件1.

青溪中学“寻根·放眼”体验活动课程安排

寻根

·

放眼体验活动课程

理解

课程

五大洲典型国家文化(英语文化节)

教学部、英语组

SBS(各年级英语学科拓展课)

教学部、英语组

i奉贤·贤文化》读本(六年级)

德育部、年级组

行为

课程

“五有”学子养成课程

德育部、导师

社会

考察

区级项目

六上军训

德育部、导师

七下学农

德育部、导师

八上民防

德育部、导师

春秋游社会实践

六下春季社会实践考察

德育部、导师

七上秋季社会实践考察

德育部、导师

八下春季社会实践考察

德育部、导师

九上秋季社会实践考察

德育部、导师

九下春季社会实践考察

德育部、导师

爱国主义基地考察学习

六下参观烈士陵园

德育部、导师

贤文化寻访

六上寻访“贤语”

导师、家长

六下共建单位寻访、红色之旅

德育部、导师

七上寻访“贤人”

导师、家长

七下共建单位寻访、红色之旅

德育部、导师

八上寻访“贤迹”青村古镇、奉贤博物馆

导师、家长

八下共建单位考察、红色之旅

德育部、导师

九上寻访“贤迹”青村古镇、奉贤博物馆

导师、家长

九下共建单位考察、红色之旅

德育部、导师

公益

劳动

校园外岗位

志愿者公益服务(敬老助残、送温暖献爱心等)校外志愿者公益服务由导师团队或家长志愿团队带领假日小队实施。

导师、家长

社团活动

小记者团

“小眼睛看大世界”记者体验活动

社团

职业

体验

六上

共建单位职业体验 

德育部、导师

六下

“家长学校”提供职业体验

德育部、导师

七上

职业院校体验

德育部、导师

七下

共建单位职业体验

德育部、导师

八上

职业院校体验

德育部、导师

八下

“家长学校”提供职业体验

德育部、导师

九上

职业院校体验

德育部、导师

安全

实训

六年级

区公共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实训体验

德育部、导师

六年级

禁毒教育基地等其他场馆实训体验

德育部、导师

七年级

市公共安全体验中心实训体验

德育部、导师

八年级

区民防馆等场馆实训体验

德育部、导师

国际交往

走近亚洲

德育部、导师

走近美洲

德育部、导师

走近欧洲

德育部、导师

走近非洲

德育部、导师

走近大洋洲

德育部、导师

分享

课程

个性绽放

个人原创展示

德育部、导师

团队合作汇报

德育部、导师

精彩表达

电视台分享——学子讲坛

德育部、导师

班级内分享——眼界达人

德育部、导师


附件2.

青溪中学2022学年拓展课安排

序号

科目

地点

所属课程群

1

纸尖上的家乡

美术室

尚美

2

琵琶

团队室

尚美

3

青溪合唱团

音乐教室

尚美

4

舞蹈

形体房

尚美

5

软笔书法入门

史地室

尚美

6

青溪光影

电视台

尚美

7

卡通画设计

七(1)班

尚美

8

体适能

操场

健体

9

足球小将

操场

健体

10

田径

操场

健体

11

我羽飞翔

室内篮球馆

健体

12

“篮”青春

室外篮球场

健体

13

马术

基地

健体

14

西班牙语入门

六(1)班

启智

15

平面图形中的数学问题探究

六(2)班

启智

16

上海之鱼探查课程

科学实验室

启智

17

桥梁设计

六(5)班

启智

18

英语影视剧表演

六(4)班

启智

19

趣味Scratch编程

计算机房

启智

20

燃烧之谜

消防体验馆

启智

21

电影欣赏与影评写作

七(2)班

启智

22

乐在“棋”中

图书馆

启智

23

看电影,学英语

七(4)班

启智

24

毛线编织

六(6)班

崇劳

25

物理小制作

物理实验室

崇劳

26

韩式豆沙裱花

烘焙室

崇劳

27

刻纸

底楼劳技室2

崇劳

28

木工

木工车间

崇劳

29

心理拓展课

六(3)班

养德

30

上海乡土历史

七(3)班

养德

附件3.

青溪中学作业管理制度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及市、区教育局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实行以人为本,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之路,特制定本制度。

一、作业设计

(一)统一计划

学期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教研组、备课组撰写本学期作业布置方案;每周备课组活动召开作业设计专题研究活动,由备课组长协调组织,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下周作业。

(二)明确题量

1.学生课外作业总量规定:六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七八九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外,其余学科原则上周一至周四不布置书面作业;

2.各备课组设计的每日作业务必由教师先行试做,检测题目的准确性,同时预估每项作业所需时间,坚决不超过以上规定的时间。

3.分层作业

1)作业难度分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学困生,严控作业难度,注重基础的夯实。对于中等学生,在基础题完成的基础上设计提高题,鼓励学生挑战。对于学优生,设计荣誉作业,注重学科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2)作业量分层,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让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适当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新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帮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乐趣。

3)作业方式分层,增强作业趣味性。每周必须有一次作业方式的改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热情。将短时单学科作业与长期跨学科作业相结合,通过小课题、探究项目等形式布置作业。

4.精选优化

1)各教研组、备课组一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专题研讨活动,反思过去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低效、无效作业的形成及危害,更新作业设计理念,研究拓展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2)在教师层面开展作业设计评比。在学生层面开展优秀作业展示活动。

二、作业布置

1.严令禁止教师以自主作业名义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2.各班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任课老师服从班主任的协调。

3.杜绝教师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等违反作业管理制度现象。

4.注意作业形式多样化。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布置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

5.提倡自主作业。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不断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对教师对作业要求的大一统一刀切

6.建立《学生作业统计签字簿》,实行作业签字制度,并每天注明作业量用时。学生第二天将前日作业交到班主任、年级组进行检查,及时反馈。

三、作业批改

1.坚持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及时反馈,多措并举。教师批改时采用全批全改、精批细改、面批面改这几种方式交错进行加强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指导。严禁向家长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批改作业,严禁让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2.认真及时反馈。作业批改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鼓励多样化的,激励性的评语。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对于作业中体现出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作业检查

1.学校审核监管

1)实行作业审批备案制度。备课组务必作业统一,提前一周设计好下一周的作业,并上交教学部审批。审批的内容包括:作业时间、作业目的、作业内容,预计时间。审批合格后方可布置给学生。在具体布置时,若与计划略有出入,向年级组长报备。

2)实行作业公示制度。每日作业进行全校公示:每周一教学部将审核完成的一周作业公示工作群。每日作业进行班级公示:统一小白板公示。每日作业进行社会公示:班主任将小白板上的作业内容拍照上传家长群。

3)实行作业检查制度。学校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批改情况、学生完成情况、讲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定期检查每学期至少两次。检查的情况列入教师常规考核。

4)实行作业评价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适时总结,定期交流,教学部要跟踪检查学科作业完成及批阅情况,对优秀作业组织展示,以树立榜样,激励先进,促进共同提高。

2. 家校共育

作业检查采取家长监督和老师监督相结合。作业由班主任公布到班级群,家长在家监督学生按规定要求完成作业,保证时间和质量。通过家作记录本记录好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由班主任统计班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到校后再由各科教师分别检查。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生到校后由班主任统一安排时间补作业。对于长期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由导师与家长、学生进行三方沟通,找出原因,予以针对性地辅导或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附件4.

青溪中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五项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上海市教委、奉贤区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精神,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教育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

二、工作原则

1.自愿原则。家长申请、学校确认、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

2.公益服务原则。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务性原则,以坚持服务群众为宗旨,不得私自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3.安全原则。课后服务工作实行学校负责制,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确保学生安全。

4.规范原则。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家长需要,结合学校特色、办学目标,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合理安排放学后的学生活动。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薛晨红

副组长:徐冲

组  员:马心怡、杨心美、严悦、顾佳红、李文杰、周丹、钟文涛

四、实施方式

1.服务对象:全体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在校学生

2.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1545-1745(寒暑假、节假日除外)

课后服务分二段:

           第一时段:15:45—16:45

           第二时段:16:45—17:45

3.实施形式:

两个时间段各安排一名教师进班开展课后服务。第一时段:以自主学习课程+兴趣拓展课程为主。自主学习课程着重学科辅导,根据需要开展提优补缺工作。兴趣拓展课程以个性绽放多彩课程为主,力求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第二时段:以作业看护+社团活动课程为主,作业看护为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老师看护秩序,保证学生能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社团活动课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做强学校品牌,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课。

结合学校两类课程建设,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五有”学子,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拓展课延伸。做强种子课程:《上海之鱼探查课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一专多能出彩课程》包括《融合地域贤文化的初中美术创意课程》中的纸艺、剪纸、刻纸,艺术类舞蹈、琵琶、口琴等;《劳动教育课程》主要为木工、烘焙、编织;《身心强健毅力课程》包括羽毛球、足球、田径、马术、篮球、体适能;其余“个性绽放融合课程”包括书法、小语种(西班牙语)、桥梁设计、英语影视剧配音、Scratch编程。其中,刻纸,舞蹈为外聘教师,青溪电视台由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指导。

本学年继续做好共建共享,挖掘第三方资源,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段开展内容丰富且具有意义的专题讲座类活动。同时招募家长志愿者组成家长讲师团,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4.前期准备:

1)提前宣传。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课后服务工作通知的精神,并向家长解读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具体方案。

2)调查摸底。开学前下发《课后服务告家长书》,告知课后服务的目的和安排,学生家长填写回执,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提交申请书,学校保存入档。

3)学校审核。根据家长上交的回执,对于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同学由班主任再次与家长进行确认,并确认好学生离校时间。对于在课后服务时段离校的学生发放出门证,学生凭此证方可离校。与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明确课后服务时间、内容、双方权利和义务等,确认好课后服务结束后学生的离校时间。

4)统筹安排。学校统一安排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第一时间段以各班学科教师和导师优先,以便进行作业辅导,保证学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不把疑难作业带回家。第二时间段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各类拓展课程。。

5)完善交接。各班班主任与各班课后服务看护教师进行对接,确保课后服务教师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参加课后服务及参加社团活动的名单。各班课后服务情况参与情况表在公示栏内张贴,以便各班课后服务看护教师核对人数。每天课后服务结束后由看护教师组织集体放学。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一是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服务教师团队,轮流值班参与学生课后服务。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家长接送制度、课后服务教师职责、课后服务教职工考核奖惩制度。健全值班制度,安排每日2名行政值班巡视,以便对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安全保障。认真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课后服务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与镇所属派出所、交管部门对接,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及治安巡查确保学生接送安全。